也许是2020年孤独求败的十佳文案之一:为复活宫廷失传技艺瓷胎画珐琅、遨游太空的中国珐琅彩而作
黄胤然文 清康熙 珐琅彩紫地开光花卉纹碗 按语:本文大部分图片及瓷胎画珐琅的知识性内容主要来自于孙赫阳先生所著《古今帝匠——瓷胎画珐琅的前世今生》,特此鸣谢! 缘起 经中国社科院的语言大咖王大惟博士介绍,认识了一位京城的文化奇人—— 清宫珐琅彩技艺复活者孙赫阳 老师。拜读了他所赠《 古今帝匠——瓷胎画珐琅的前世今生 》一书,第一次详细了解了瓷胎画珐琅的故事。既为他十数年几近绝望又无悔初心、柳暗花明的孤胆奋战唏嘘感慨,也为失传几百年的宫廷绝艺终于重传薪火、上扬国华下福百姓而欣慰不已。 我只能认为,他是那种传说中既顽强又智慧,更有上天眷顾、神灵加持的奇人。 清宫珐琅彩技艺复活者孙赫阳先生 一、垂范康乾恭造式,中西合璧叹辉煌 2006年,在香港举办的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 杏林春燕图碗 ”以1.5123亿港元的拍卖价格创造了清瓷在国际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瓷器行业内早就有“ 一件珐琅彩,十件官窑瓷 ”的说法,可见珐琅彩瓷确实是瓷器里当之无愧的皇后。 何为珐琅彩瓷?她的学名是 瓷胎画珐琅 ,于清康熙末年在皇宫内烧制成功,在雍正时期达到顶峰,乾隆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失传——存世时间仅仅只有短短的七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清宫秘藏。 据清宫档案记载,清三代皇帝汇聚全国之力及名家巧匠,也只生产出1000余件珐琅彩瓷,现存于世的藏品据统计到的数据来看,不足500件!这也是为什么瓷胎画珐琅从不出口的原因。她完全是在康乾盛世的三位文化皇帝亲自“总监”下,作为“内廷恭造式”的典范,在皇宫内烧制成功的皇家重器。 清康熙 珐琅彩紫地花卉团寿纹碗 瓷胎画珐琅虽然也是瓷器,但比起之前的五彩瓷就完全不同了,她的敷色工艺由“填“发展到了“彩”。工艺的关键点是开始用油取代水来调制颜料。“填”的概念是颜料入水,看不见颜料色彩,所见非所成,描填到瓷胎上,烧成后才能看见颜色。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艺术绘画而是工匠模成的概念。 而“彩”则不同,她是颜料入油,所见即所画,所画即所成,也就是烧前和烧后颜色一样,真正是艺术绘画的含义,才使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更强:花叶有了阴阳向背的变化,色彩有了深浅浓淡之分。这样也就能让艺术家们亲自进入瓷器绘制的领域来大展身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单纯的绘瓷艺人依样填描。 孙赫阳在瓷胎上绘制珐琅彩图案——所见即所画,所画即所成 这种工艺不仅可以达到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效果...